「事與願違是祝福」
滿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
都云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
早前銘豪傳道邀約我在青少年崇拜中分享,以此為題,看似矛盾,實則切合我一生際遇。
我從一個父母目不識丁,家境貧苦,無心向學的孩子,能夠受到良好教育,有一份高薪的職業,由教師,主任,以至校長,可謂一帆風顺,令人羨慕。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,這句話卻應驗在我身上。幸好我生性樂觀,失意不失志,不向逆境低頭,因我是一個稱職的運動員,本質是(一)服從教練的安排,無論訓練、比賽,或戰術都不得有任何異議,(二)在比賽中全力以赴,爭取最好的成績。我的教練就是神。
一九五零年我隨父母逃難到鸭脷洲,父母沒有文化只能作苦工,我在無人管教下成為街童。及入小學,野性難馴,無心向學,放學後便在街上玩耍,打球,游泳⋯⋯我上課時留心聽課,交齊功課,不是因為我好學,而是怕被罰留堂阻礙我出外玩耍。無論考試或測驗,我從來沒有用心温習,但由於上課留心,功課雖然馬虎,總有些記憶,所以合格不難,高分欠奉。
就此渾渾噩噩過了六年,班主任對父親說以我的成績升上中學的機會很微,(當時能升讀資助或官立中學的學生是整體的四分之一),我認為從此可以脱苦诲。當時因為漁船機械化,於是父親替我找到一位師傅學習。放榜當天父親沒有買報纸(小學會考升中名單刋於星島日報和華僑日報),晚上有幾位相熟的親友到家中恭賀我,因為我榜上有名,而且派往一家全港最好的官立中文中學,這消息不是喜事而是晴天霹靂,父親為經濟發愁(當年非免費教育,交通费,書簿费也是一項負擔),我因為進入中學,玩樂無望。父母為了珍惜這機會而多做兼職,我則在放假時做幫工(童工),賺取些微工資幫補家計。
中學時期,學習態度與小學無異,但同學都是精英,我的成績一直在下游浮沈,唯一改變的是放學後不在街頭玩耍,而是參與學校的體育活動,成為田徑隊,足球隊, 籃球隊的代表。 我曾經想在畢業後在商界發展,所以在高中二,三時晚上兼讀商業課程。 由於成績欠佳,學校只准在中學會考報考八科,而會考合格是最小五科包含中,英文合格,否則沒有證書。 老師和我都沒有信心,只抱著自然而然。 放榜時大出意外,我竟然七科合格,其中有兩科成績不錯。 此時父親在開始生病,親友勸說我既沒有資本,又沒有人脈,在商界很難發展,他建議我投考師範,因為老師薪水高,糧準,假期多,可是我在學時常被老師看輕,(只怪自己)所以對當老師有抗拒。 但受環境所逼及父母期望,便投考當年最好的師範學院--羅富國,它收生要求最高,而且是全英語教學,我落選的機會很大。 天意弄人,一個月後我收到入學通知。
教育學院畢業後,社會動盪(六七暴動),交通不便,我便申請石排灣聖伯多祿小學的教席。 我不想成為「我的老師 2.0」,所以特別關心成績差的學生,循循善誘,大多有改善,在工作上有滿足感。 後來香港教育資源改善,設立增新主任,校長欣賞我的表現,鼓勵我申請,前兩次校董會因宗教問題拒絕了我的申請,第三次空缺出現,校長仍鼓勵我,我對他 說這是我最後一次,因為我不會因為求升職而改變我的信仰。 但奇事發生了,當時的新校監是一位開明的神父,他看到我以往的記錄,認為我早應升級,就此我升為主任了。
一九八三年某次主日崇拜後,張保羅牧師對我說:「浸聯會在黃大仙竹園開設一所新小學招聘校長,你有沒有意思申請?」我沒有信心去管理一所新 小學,我資歷也不足(教育則例校長條件是八年教學,五年主任資歷,我剛升主任三年)不要浪費時間。 牧師說何不花三角(郵費)爭取經驗。 我不想令牧師失望,只好草草寫了一封申請信,本以為必然徒勞無功,但不久收到面試信件,面試後亦沒有太期望,直至第二次面試和被聘任時仍彷如在夢中,自己 也不敢置信。
我本來是個頑童,沒有大志向,做事苟且,讀書不用心,學業成績平平,在我來說事事不如意,但別人看我是一個成功的人物,如果不是神的祝福,實在找不出其他原因 。
大家看看完分享,是否重新評價我。
只歎一句: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