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
今天是「棕枝主日」,是記念主耶穌基督最後一次進入耶路撒冷的事件,當日群眾以棕樹枝夾道歡迎主耶穌,並高呼祂為王。可惜,這種「歡迎」及「歡呼」是短暫的,因為數天之後,主耶穌就被釘死在十字架上。
本星期五(4 月 7 日)是受苦節,是記念主耶穌為世人的受苦、受難與受死的日子。未來五天,鼓勵弟兄姊妹透過《約翰福音》的記載,一起重溫耶穌被釘十架前幾個重要的片段。
靈修提示:
- 與主有約會: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及地方,不受任何干擾。
- 由禱告開始:求主安頓心靈。
- 專注主話語:細讀當天的選段,可集中默想主耶穌的說話。
- 以感恩結束:為主賜下的提醒感恩,並將主的提醒藏在心裡。
4 月 3 日(星期一) 約 12:1-11 「主在伯大尼受膏」
默想主話:『只是你們不常有我』
- 門徒大概不明白耶穌這句話的意思。趁耶穌還與他們同在時,門徒應更多親近耶穌,就像為主抹香膏的馬利亞 -- 徹底地擺上自己最珍惜貴的香膏。
- 默想:耶穌就在你身旁,你會為主獻上什麼呢?
4 月 4 日(星期二) 約 12:20-36 「外邦人求見耶穌」
默想主話:「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」
- 耶穌這句話的對象原來也包括希臘人,即是外邦人。「一粒麥子」成為「多粒」,有三組詞語:1.落在(向下)、2.地裡(藏在泥土裡) 3.死了(犧牲)。
- 反思:「向下」、「藏在」、「犧牲」也是耶穌基督在世活著時的寫照,這三組詞語對基督的跟隨者有何啟示呢?
4 月 5 日(星期三) 約 13:21-32 「主預言自己被出賣」
默想主話:「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」
- 耶穌說這話是「憂愁」的,而不是憤怒的。或者被猶大出賣的主耶穌並沒有對「出賣者」懷恨,因為主痛恨的從來都不是「罪人」,而是痛恨「罪」本身。
- 反思:「出賣者」的動機可能有很多,但最終還是因「自我的利益」出發。你也曾陷在「自我中心」的狀態而導致他人受害嗎?
4 月 6 日(星期四) 約 13:31-35 「主賜新的命令」
默想主話:「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」
- 「彼此相愛」是主賜給門徒的一條「新命令」。若愛是出於「命令」,門徒之間的「愛」會是「情願」嗎?13 章 35 節:「你們若彼此相愛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。」
- 反思:鴨浸群體會被認出是主的門徒嗎?
4 月 7 日(星期五) 約 19:17-30 「耶穌被釘十字架」
默想主話:「成了!」
- 這是主耶穌在世上最後一句話原來是一個字 Τετέλεσται,表示「已經實現了」。主耶穌一生的使命就在一個殘酷的刑具上「已經實現了」,從此,本是殘酷的刑具——十字架,卻成為愛的標記。
- 默想:「成了」結束了主耶穌在世的生命,你有話想向主說嗎?
4 月 7 日(星期五)上午 11 時 本會禮堂「苦路十四站 默想之旅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