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星期六的摩西團特別熱鬧。除了平常出席的團友之外,還來了幾位好助手,當日周會主題的名稱特別長:「在主裡步步高升之齊齊整年糕」這個特別的周會也需特別多的時間去預備。團契導師預早就相約了一位「烹飪導師」為摩西團友「泡製」兩款賀年糕點:「彈牙馬蹄糕」及「清甜椰汁年糕」。近年由於疫情影響,不少摩西團友因著不同原因已不能出席團契了,有的身體抱恙、有的隨家人移居外地、有的已入住院舍、也有安息主懷的團友……能夠如常參與團契,對每一位摩西團友來說都是彌足珍貴。
這個「整年糕」的早上,團契導師一早就到達教會作最後準備。其實細心的導師一早就已預備了大量用具,而教會廚房的用具也算充足:大煲、小煲、大碗、小碗、大勺、小匙……全部傾巢而出,就是為了這個早上。一切整裝待發,「烹飪導師」和她的助手帶著大包小包的食材到場了,團友也陸續到達活動室。一位長者坐下來就對我說:「今早以為來不了,腰骨『赤赤痛』,後來食粒『XX痛』,見冇咁痛……先可以來……」另一位就給我看她的雙手:「我也痛啊……」是的,長者有不同的痛症:手痛、腳痛、腰痛、背痛……但長者卻排除萬難,為要返團契!
團契開始了,先是唱團歌:「交託主恩手…」團歌是沒有伴奏的,長者的歌聲比起任何樂器卻更悅耳、更有力,因為唱出了生命的真諦:「定睛仰望神,主的深恩記在心,做個開心快樂人!」摩西團有一個獨特的環節是其他團契沒有的,唱詩之後是「奉獻」。其實曾經也問過導師為何會在團契「收奉獻」呢?團友們大概都是沒有「收入」吧!何來奉獻呢?或許每月的「收入」與奉獻的「心志」其實是沒有直接關係的,而奉獻卻是一生的功課,求主繼續教導我們奉獻的真正意義。
團契導師十分細心,知道「手、腳、腰、背」皆痛的摩西團友不能長時間站立製作糕點,所以每位都是坐下來的,由助手送遞糕點的材料到面前,先是馬蹄糕,每份材料盛在大碗中,每位團友只需努力地攪動,原來「攪得愈耐,就愈彈牙」,我又長知識了^^馬蹄糕之後就到年糕了,椰汁、片糖、融合在一起,加熱之後,椰香瀰漫著整個活動室,接著就加入粘米粉,然後又再努力攪動,直至麵團柔軟順滑。
以往我對年糕沒有太大好感,總覺得年糕是一大塊硬繃繃的「磚頭」般,原來「硬繃繃」的曾經也是「柔軟順滑」的,只是冷卻之後就成為「磚頭」,所以「加熱」就是關鍵,或許我們的信仰生命也要經常「加熱」,盼望每主日在這屬靈大家庭的相聚成為我們「加熱」的時刻。
趁著各人在加熱及攪動麵團之際,我就向烹飪導師請教:「看來妳在教會也經常為弟兄姊妹烹調美食吧!」姊妹謙虛地分享她在教會的服侍,原來她屬「愛筵組」,崇拜之後負責全會眾的午餐,一般會預備三送一湯……南瓜湯、蒸排骨、蒸水蛋…當然,這都是疫情之前的往事了。盼望各堂會在未來的日子都能恢復愛筵的聚會,讓肢體彼此服侍:分享食物,也分享愛!

摩西團每⽉的第⼀及第三個周六早上聚會。「在主裡步步⾼升之⿑⿑整年糕」是農曆新年前的特別聚會,⽽當⽇的聚會也特別有意義,因為除了恆常的團友之外,有幾位姊妹來協助,也有兩個區內相熟的家庭出席了聚會,因為兩位母親都喜歡製作糕點,細⼼的導師就邀請她們來參加,當⽇摩西團也就加⼊了兩位⼩學⽣——⼀男⼀⼥,頓時令摩西團也年輕起來了^^
製作糕點的過程⼗分緊湊,短短⼀個半⼩時內要「泡製」作兩款糕點(當然不包括「蒸糕」的時間),其中⼀個挑戰就是要在製作期間「⾼速洗碗」,由於參加⼈數不少,需要⽤的⼤碗、⼩碗也不少,另⼀位團契導師看到「洗碗的需要」,就連忙執拾,我們就迅速運送到廚房,我開了廚房⾨,導師說:「交給我吧!」「交給我吧」—我想就是教會服侍的真諦:⼀種默默的付出,看到有需要,就「摺起」⾐袖,起來承擔。感恩摩西團有兩位資深的⼥導師,多年來彼此配搭,只為忠⼼服侍⾧者,因為她們都知道是上主的託付。
摩西團每⽉共有兩次聚會,⼀次由團契導師負責,另⼀次則由「烹飪導師」及她的拍檔⼀起負責,那麼,「烹飪導師」及她的拍檔從何⽽來呢?原來早在2013年,現時成年部部⾧已有⼼志服侍⾧者,於是就進修了相關課程,就在課程中認識了「烹飪導師」和其他同學,「他們這⼀組」就在部⾧的帶領下,並於2015年中畢業後在摩西團展開持久的服侍,轉眼間已超過7年了。
天⽗感動了部⾧,由⼀顆服侍⾧者的⼼志開始,然後修讀課程,認識了⼀群同樣⼼志的弟兄姊妹,他們看到摩西團的需要就展開服侍了,每次都⽤⼼地預備聚會內容,有的幕前做主持,有的幕後做⽀援,每⽉⼀次來到鴨脷洲,只為服侍「別的堂會」的⾧者,這是⼗分難能可貴的,也打破了狹隘的「堂會觀」,服侍弟兄姊妹、鄰舍本來就是不分界限的,堂會的「資源」在上主國度中應該是「共享」的,其實這也是「天國的觀念」。教會在地也就正正實踐「願祢的國降臨」。教會各部的成⽴也為實踐天國的使命。
最後,在此誠意向⼤家介紹成年部五個團契:「摩西」、「保羅」、「以賽亞」、「彼得」及「約瑟」,還有⼀個使命佈道⼩組:「約書亞」。每個團契及⼩組均有各⾃的定位和特質,在不同的⽣命階段,各成員也有各⾃的限制和難處,⽽「摩西」最⼤的難處和限制,相信就是《上篇》提及⾝體上的各種痛症,摩西團友的功課就是學習如何「與痛共存」,並願意分享「彼此的痛」,或許這就是團契相交的真諦。
盼望新⼀年更多肢體願意參加團契,學習聆聽及分享,在團契中找到「同⾛天路」的弟兄姊妹。

以往教會的差傳部多年來也在實踐「天國觀念」,就是跳出了鴨脷洲「堂會」的地域限制,將資源分享到遠⽅,包括靖西、廈⾨,甚⾄是「創啟地區」 。另⼀個實踐「天國觀念」的教會項⽬,就是「慈惠基⾦」的成⽴與運作。(主若願意,教會的「差傳使命」、「慈惠基⾦」與「天國」的關係將來有機會再寫吧^^)